澳洲有研究發現,澳洲政府過去10年為投入超過200億澳元(約1,066億港元)推行首次置業計劃,然而政策過份傾向買家市場,結果間接推高樓價,令持有物業人士的比例不升反跌,最終受惠者反而是早年已持有物業的業主,加劇貧富懸殊問題。
澳洲住屋及城市研究所(Australian Housing and Urban Research Institute, AHURI)顯示,對比澳洲與6個歐洲國家及新加坡的首置政策,發現該政策並未能令更多人上車,房屋擁有權的人數持續下跌,反而樓價上升,令本身已持有物業的人士受惠。
截至2021年,政府在過去10年投入花費205億澳元(約1,085億港元)以支援首置人士上車,報告稱,該筆資金已相等於大約 60,000 套社會住房(social housing)的資金。而支援首置計劃中包括印花稅優惠以及建屋補助計劃(Home Builder),當中建屋補助計劃,截至2022年3月7日,該計劃支付了21億澳元(約111億港元)的補助金額。
報告發現,過去十年間,涉及澳洲首次置業人士的交易,只佔整體市場總額的五分一。隨著樓價上升,特別是悉尼、墨爾本和珀斯等地區,令更多首置人士放棄獨立屋,轉而投入公寓市場。
大城市的上車客往往需要父母協助才能買樓,在25至34 歲的年齡層,擁有自己物業的比例,亦從1988至89年度的60% ,降到2015至16年度的40%。
報告指,澳洲政府處理住屋問題是直接向新業主提供援助,令到首置客能夠開出比一般市場更高的叫價,成為推高樓價的幫兇。
根據澳洲統計局今年首季樓價數據指,全澳住宅的平均售價約94萬澳元(約512萬港元)。同時,澳洲樓市總價值再創新高,全澳房屋初步估計價值超過10.1萬億澳元(約54萬億港元)。對比去年同期的8.4萬億澳元(約46萬億港元)增長了約1.8萬億澳元。
其中布里斯本(Brisbane),平均樓價按年升29.3%,達78萬澳元(約430萬港元);坎培拉(Canberra)按年升28.3%,達106萬澳元(約582萬港元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