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樓行 | 深入報道樓市新聞,覆蓋全球移民及家居內外資訊

出租日本樓 最怕遇上黑社會

撰文:張明珠

出版:2023-03-05

更新:2023-03-05

出租日本樓 最怕遇上黑社會

日本樓業主最怕遇上甚麼租客?除了不按時交租的租霸外,還有日本的黑社會成員。如果有簽訂日本買賣及租賃合約的業主,在見宅建主任時,有條款是提及不可出租給黑社會組織。

其實日本的黑社會組織又稱「指定暴力團」,泛指地下犯罪組織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,由於經濟生活困難和社會治安的混亂,日本各大城市的暴力團迅速增加,據日本警察廳資料顯示,高峰時期人數高達接近9萬人。

 

但隨著日本政府制定《暴力團對策法》及《暴力團排除條例》等嚴律打擊黑社會,其勢力已逐漸被削弱。截至2021年,黑社會人數只有24100人,已錄得連續17年減少,為1958年以來的最低人數。

 

作為黑社會並非毫無代價,例如根據《暴力團排除條例》,暴力團體成員在脫離了暴力組織後,5年內仍會被認定為是暴力團體成員,期間無法購買任何保險及在銀行開戶等,租樓方面亦會面對困難。

 

同時業主亦要打醒十二分精神,盡量避免將物業出租或出售給暴力團體,日本的租賃中介亦會幫忙把關。

 

一般租客在入住房屋後,有責任遵守房屋的正確使用方法與規定,其中包括不得將房屋當作反社會勢力(例如黑社會)的事務所或其活動據點。但基於契約自由原則,物業業主可以自由決定將單位出租給任何人。一旦簽訂了公寓租賃合同,即使發現租客是黑社會成員,也無法作為正當理由單方面解約。

 

但基於日後或捲入衝突的風險大,例如與其他住戶發生糾紛的可能性等,一旦發現租戶是黑社會成員,能以破壞信任為由解除合同,原則上,在租賃合約中加入「特殊規定說明」,例如「如果租戶是有組織的犯罪集團成員,則可以解除租賃合約」或「有組織犯罪集團成員,在該房產內居住或多次出入該房產」等排除犯罪集團條款來解除合約,但目前這種方案只屬於少數。

 

其實為了保障自己,日本國土交通省亦資料顯示,在2011年後,在物業合同中需要聲明「自己不是幫派等反社會勢力」,以及「不可對對方使用威脅行為或暴力的行為,如果做出違反承諾的聲明或行為,合同可以被取消,恕不另行通知。」等字眼。

 

業主出租給黑社會面對更多潛在風險,大致分為賠償風險、健康風險、承擔法律責任及社會責任等,例如拖欠租金、損壞財產、如果不幸對方在屋內進行販毒等非法活動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