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樓行 | 深入報道樓市新聞,覆蓋全球移民及家居內外資訊

近半人失業、99%決心留下?BNO移英報告的正確解讀

撰文:Billy Wong

出版:2023-11-25

更新:2023-11-25

近半人失業、99%決心留下?BNO移英報告的正確解讀

由英國政府資助的組織Welcoming Committee for Hong Kong,近日發表一份詳細的BNO港人移居報告,再一次提到有近半(48%)的港人失業,而在52%的就業人士當中,只有35%是全職,當中更有約半數認為現時工作與自已的技術和能力錯配。儘管如此,仍有99%的人表示會「留下」。

 

香港傳媒即時反應,虎報形容港人「有決心」,南早只表述為「無計劃回港」。亦有個別人士單純基於失業問題,便「預言」出現回流潮。然而,世事又再一次被「方向報」看透。在頭版出了這樣的標題,所以必須貼堂示眾。

 

不過,這一切都只是「傳心師」的演繹,調查根本沒有問及「回港」或「回流」的考慮,調查其實只是發現有99%的人打算申請永居和入籍。

 

“Almost all respondents (99%) said they intended to apply for settlement and also for British citizenship.”

 

放下香港的一切,你問我要不要成為公民?在100人之中,當然有99人表示會吧。英國護照一天未拿到,一天也不會輕言放棄。這一點在移英朋友間,以至工作上接觸到的真實個案中,都會得到同樣的答案。

 

在5+1的大前提下,至少要留英六年。頭一批移英的,回流也是三四年後的事。到時候又會不會?子女學業又怎樣?自己在香港還有沒有機會?也只得到時候才能審視。至於香港到時還有沒有機會,也不是今天可以預料。

 

事實上,今次報告跟較近期的利物浦大學及伯明翰大學的調查結果相當吻合,但今次負責調查的政府資助組織,獲得內政部協助轉發問卷,最後獲得約2,000人回覆,認受性相對較高。而且,今次報告的問題設定也相當全面,也同時調查移英人士的經濟狀況。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近半成失業率的背後的真實情況。

 

雖然,BNO移英後面對工作錯配和收入減少,隨即又遇上Cost of Living Crisis,大部分人都承認移民後經濟狀況轉差,而22-44歲的人士更有8成人認為有此影響。但仍有75%的給自己的財政狀況(financially well-being)正面評價。在10分之中,給自己6-10的評分。

 

對於經濟狀況轉差,但又沒感覺經濟困難。報告認為,這是歸功於港人小心計劃移民,選擇樓價和租金在負擔能力範圍內的地方落腳等等。

 

更重要的是,有近半人失業的同時,報告亦顯示只有53%人士要租樓,要供樓者僅得5%。另方面,原來有38%已經全資擁有物業,餘下4%是免租金住宿,亦即是已經有42%的人士不用擔心房屋開支。粗俗點說,約有四成人是介乎「唔駛做」,只需要「搵夠食用」和「打風流工」免得坐食山崩之間,要承受的或許是才能未得以充分發揮。

 

一切又回到了移民的初心。大家早知要付出代價,當初決定到英國是為了什麼?期望自己會找到什麼工作?過怎樣的生活?這些大家都討論了好幾年。今時今日實在沒有深入探討的需要。

去到最後,在近五成人失業的背後,原來有四成人享有免於房屋開支恐懼的自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