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樓行 | 深入報道樓市新聞,覆蓋全球移民及家居內外資訊

7 Up!: 給六十三歲的我

撰文:英國建築師

出版:2023-02-07

更新:2023-02-07

7 Up!: 給六十三歲的我

「給十九歲的我」不是第一套追踪一群兒童成長的紀錄片,亦不會是最後一套。早於1964年,在尚未流行電視真人騷的年代,英國製作公司 Granada Television 就已經為ITV電視台開拍了一齣名為 Seven Up! 的紀錄片,在全國各地找來社會不同階層的7歲小學生,藉以觀察各人的思想理念,以及對將來有何期望或志願,去反思階級背景對小朋友成長的影響。雖然原本計劃只是一套「一集過」的特輯,後來卻因為大受歡迎而發展成為橫跨56年、每7年一次為觀眾更新各主角最新情況的長壽系列。最近期的一季是2019年播映的 63 Up,歷史之久幾乎可以媲美同屬ITV的英國版「真情」Coronation Street。

 

於劍橋大學法律及歷史系畢業後,Michael Apted 在1963年加入 Granada Television 成為資料搜集員,並負責為 Seven Up! 物色14位善於詞令的7歲兒童,當中分別有:3位來自倫敦豪宅區 Kensington 私立 pre-prep school 的男童 Andrew﹑Charles及John,倫敦富家女孩Suzy,三名倫敦窮家女Jackie﹑Lynn及Sue,東倫敦勞動階層的活躍男孩 Tony,兩位在慈善機構寄宿學校的單親家庭男童 Paul及Symon,在 Yorkshire一間離家4英里而且只得一班的村校就讀的 Nick,兩名利物浦的中產兒童Peter及Neil、以及在貴族寄宿學校的Bruce。

Michael Apted 在第二季 7 Plus Seven 起開始擔正做導演,結果 (內含劇透) 大多數有錢家庭的孩子人生一如所料尤如劇本一樣,印證了「贏在起跑線」的真實性。正如他們在7歲時所言,三名 Kensington 小孩悉數進入 Oxbridge 及 Durham 等名牌大學,另一名「有錢仔」Bruce 亦能順利入讀牛津。不過14人之中最成功的可能是在鄉村成長的 Nick,他在牛津大學畢業後去了美國,成為核子科學家及大學教授。

 

至於最傳奇的是來自利物浦的 Neil,他在 Aberdeen 大學讀了一個學期就退學,21歲時住在倫敦但卻流離失所,28歲再次搬到蘇格蘭,但依然是無家可歸。去到35歲 Neil 住在偏遠的蘇格蘭 Shetland Island 島上一所公屋,但42歲時就搬入了另一主角 Bruce 位於倫敦的家同住,並且開始從政生涯成為區議員。最後 Neil 在63歲時已經結婚兼已離婚,繼續做區議員及業餘傳道人。另外 Lynn 在2013年去世,未能以真身出現在最新的 63 Up。

 

由於當初的安排只是一次性的節目,因此在往後每7年一次的拍攝,製作團隊都要再向每位主角個別支付酬勞,是純粹的商業操作。不過隨住時代及政治形勢轉變,Up 系列由原先帶有政治色彩的一個社會實驗,逐漸演變成為探討人性及存在主義的紀錄片,往後播放的製作更為聚焦在主角的個人層面之上,因此亦曾經引發出類似「給十九歲的我」一樣有關私隱問題、以及由導演在剪接與旁白中作出主觀描述的爭議。例如導演覺得 Tony 遲早會坐監,因此經常帶他去到一些黑幫流連的地方拍攝;而 Charles 自從1977年之後拒絕再出鏡,甚至曾威脅控告導演,要求在他沒有參與拍攝的紀錄片中將其舊有片段刪除。諷刺的是Charles 後來自己都成為紀錄片製作人,其中最出名的製作是 Touching the Void。其餘的主角都並非每位每集都有參與,當中有人甚至將拍

攝過程形容為每七年吃一次的毒藥。

 

Up 系列導演 Michael Apted 自己在2021年去世,將來會否有 70 Up 仍係未知之數。不過在2000年BBC電視台已另起爐灶開拍的千禧版Up New Generation 系列,而ITV的舊版全集亦可以在ITVX網上免費重溫。